宫腔内灌注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因其创伤小等优点,逐渐应用于不孕症的临床治疗。宫腔灌注是指在无菌状态下,通过阴道导管进入宫颈,将药物注入宫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来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那么,试管宫腔灌注需要灌几次?
宫腔灌注的药物有哪些?
不同的灌注药物该如何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病因不同,因人而异。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灌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一种由胚胎的滋养细胞分泌的糖蛋白激素,是维持正常妊娠的重要激素。HCG在子宫内膜向容受状态的建立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局部或整体上影响胚胎-子宫内膜微环境。HCG调节子宫内膜相关的免疫细胞及免疫因子;调节母-胎界面的血管生成;调节母-胎界面的正常交流及免疫耐受;可促进子宫内膜蜕膜化(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成功蜕膜化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志);可促进滋养层的浸润,支持滋养层的定位与黏附,调节着床相关蛋白。增加成功妊娠机率。
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灌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近年来发现其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细胞的增生、卵泡发育、母胎界面免疫调节等多个环节,在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RIF的治疗等辅助生殖领域发挥一定作用。以外源性G-CSF作为化学性刺激,激发子宫内膜相关基因表达、调节胚胎滋养层细胞的侵袭作用;宫腔灌注作为一种机械性刺激,刺激子宫内膜使之成为非炎性感染性状态,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分泌,两者共同作用达到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改善RIF患者妊娠结局的目的。
3、地塞米松灌注
用于调节子宫内膜NK细胞的数量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4、自体血小板富集血浆灌注
用于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宫腔灌注适合哪些人群?
目前宫腔灌注主要尝试用于反复种植失败及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部分文献研究表明宫腔灌注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改善胚胎的种植率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试管宫腔灌注需要灌几次?
宫腔灌注治疗内膜需要灌注几次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一般是3-5次。
操作方法
参照子宫输卵管通液术,于月经干净后灌注。患者排空膀胱后取截石位,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常规消毒铺巾,将灌注药液注入到5mL注射器内,连接人工授精细导管或通液管,轻轻插入宫颈管,进入宫腔内,当触及宫底部时,调整人工授精管口距宫腔底部约5 mm时,将灌注液缓慢推入宫腔,待注射器内药物注射完后,抽吸少量空气将胚胎移植管中剩余的药物全部推入宫腔,最后取出人工授精管。患者臀高仰卧位休息10-30min后即可下床活动。
如果有条件,灌注前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基底回声、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灌注后48h及96h分别再次监测以上指标的变化;根据子宫内膜的改善情况决定灌注的次数,一般一个月经周期灌注3-6次,顽固感染甚至可以灌注2个月经周期。
宫腔灌注术后注意事项
1、宫腔灌注后一周之内都不能够同房,如一周后仍有阴道出血禁止同房;
2、如果有少量血性分泌物,属于正常现象,不要紧张。出血超月经量或一周后仍有阴道出血,请及时与医生联系。
3、灌注后可以正常洗澡,但需要选择淋浴,避免盆浴。
4、注意外阴清洁卫生,避免细菌和真菌造成进一步的感染。
5、遵医嘱用药,保持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