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kill to heal    The spirit to care

> 试管婴儿 > 试管婴儿流程 > 开始用药 >

做试管,为什么建议养囊
  2023-12-11 14:12:52              天津美中宜和
试管婴儿技术是现代医学的伟大成就之一,为许多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希望。在试管婴儿过程中,胚胎移植是关键的一步,而养囊则是胚胎移植前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为什么建议养囊呢?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
 
养VS不养
 
养:群里的姐妹说养囊移植成功率高,我想试试。
 
不养:养囊可能失败,我D3只有4个胚胎,怕养不成功。
 
胚胎发育过程
 
取卵手术结束当天,医生必须将卵婴儿与精子配对,受精卵形成生命的种子。
 
第一天:早上观察卵子是否正常受精(是否有两个原核)。
 
第二天:观察受精卵是否分裂,是几个细胞(4个细胞最好),是否有碎片,是否对称。
 
第三天:继续观察受精卵的发育,是几个细胞(8-10个细胞最好),是否有碎片,是否对称。
 
这个时候,根据胚胎发育,胚胎师会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对每个胚胎进行形态学评分。
 
高分胚胎将被筛选成为可用胚胎。胚胎发育潜力差将被放弃。
 
如果准妈妈身体状况成熟,等待移植!一般选择1-2个胚胎进行移植,这是卵裂胚胎移植!
 
假如试管妈妈需要养囊,D3胚胎必须生活在培养液中继续发育。
 
第四天:如果没有移植,胚胎将继续在培养箱中培养,胚胎将发育到囊胚阶段。
 
第五天: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选择这一天的移植称为囊胚移植,与第三天相比,胚胎发育更加成熟。
 
接下来,胚胎师将对囊胚进行处理
 
形态学评分
 
4BC及以上囊胚评分冷冻或移植。
 
而评分为4AA、4BB、4AB、4BA
 
囊胚被视为优质囊胚,通常优先移植。
 
“养囊”有什么好处?
 
妊娠率、种植率和活产率较高。
 
易于筛选胚胎,区分发育潜力好坏的胚胎。
 
胚胎活检容易获得更多细胞,使胚胎遗传学检测更加准确。
 
使胚胎和子宫内膜发育更加同步。
 
减少胚胎移植数量,减少多胎,降低母婴风险,而不降低妊娠率。
 
异位妊娠囊胚移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卵裂胚胎移植。
 
囊胚培养的局限性
 
对培养条件和冷冻技术要求较高。
 
有些胚胎不能形成囊胚,甚至包括一些优质胚胎。
 
体外训练时间较长,各种压力和风险也增加。
 
囊胚移植可能导致男女出生性别比失衡。
 
增加同卵双生的风险。
 
ps:若选择提高囊胚,则风险与成功率并存。
 
谁适合“养囊”?
 
①卵巢储备好,可获得≥卵子8-10的年轻患者。
 
②D3优胚数在3个以上,或移植、冷冻后仍有剩余可用胚胎。
 
③过去反复胚胎质量差,卵裂期胚胎移植失败。
 
④对于胚胎质量一般的患者,囊胚培养可以观察胚胎的发育。
 
⑤子宫内膜与卵裂胚胎发育不同步。
 
⑥胚胎植入前需要做第三代试管进行遗传诊断或筛查。
 
⑦多胎遗传家庭或妊娠高危患者。
 
养不养囊,谁说了算?
 
当然是医生!如果患者本人不知道是否需要提高囊,则需要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胚胎数量、胚胎质量等差异,以及是否需要PGT检测。
 
在充分沟通、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医生给出最合适的建议,决定是否养囊。
 
其中,胚胎医生根据胚胎发育表现给出的专业意见,以及主治医生对患者综合情况的整体分析,是决定是否养囊的关键。
 
因此,医生和患者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正确评价和认识囊胚培养策略。
 
如果是多囊、高龄、卵巢早衰的女性,可能只有1-2个卵泡,一般不建议“提高囊”,否则可能面临“无胚胎可用”的情况。
 
在三种胚胎中,囊胚的移植成功率是最高的。但是,是否选择囊胚移植并不是由所有人决定的,它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通常,试管婴儿的治疗会优先考虑鲜胚移植,如果患者的条件不适合鲜胚移植,可能会选择冻胚移植。囊胚移植主要针对的是反复出现常规胚胎移植失败的患者。
 
每一种胚胎移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所以在选择移植哪一种胚胎时,最好先听听医生的专业建议,再做出明智的选择。

关于我们

天津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生殖医学科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及来自北医三院、天津总医院生殖中心的医护团队。我院推出的生育力评估检查、辅助生殖助孕前检查套式计划、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套式计划、冻融胚胎移植套式计划帮助您解决生殖过程中一系列相关问题。此外,美中宜和(美津)生殖套餐是按需按步骤收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费用,让您在天津美中(美津)宜和享受高品质又安枕无忧的生殖医学服务。

READ MORE

权威医生

刘琴丽

北医三院生殖中心专家

关立军

主任医师

张雯珂

美中宜和生殖中心

马月巧

天津美中宜和生殖中心主治医师

赵晓徽

美中宜和生殖中心副主任医师

常春红

美中宜和生殖中心

孙永新

美中宜和生殖中心

医生咨询

医生预约

预约咨询

津ICP备16006860号-1 (津)医广【2024】第01-0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