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定义为子宫内膜组织异位至子宫肌层,子宫肌层中内膜腺体及间质积聚导致周围子宫肌层增厚。 1972年Bird将子宫腺肌病定义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的良性病变”。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已有一些研究表明怀孕次数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有流产史的患者中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更高,并且会造成女性不孕。那么,子宫腺肌症怎样才能怀孕呢?
子宫肌腺症的分类
尽管目前公认的是子宫内膜侵入肌层深度大于2.5 mm可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但学术界仍未达成共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子宫内膜直接位于子宫内膜-子宫肌层交界处或结合带(JZ)的子宫肌层上,缺少内膜基底层。子宫腺肌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局灶性
子宫腺肌病影响肌层的某一区域,类似于子宫肌瘤,因此称之为“子宫腺肌瘤”。显然,这种腺肌瘤与周围肌层之间没有假包膜(与正常肌层可分离),血管化在整个病变内是弥漫性的,而不是像子宫肌瘤一样,血管化在周边。
弥漫性
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影响子宫肌壁甚至整个子宫体,导致子宫大小和体积增加。这种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更常见于子宫后壁,前壁较少见,宫角部或近宫颈处更罕见。
囊性
囊性子宫腺肌病是指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中,含有直径大于1 cm的积血腔。有一种变异类型称之为“青少年型囊性子宫腺肌病”,可造成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出现严重的痛经症状。
子宫肌腺症的表现
子宫腺肌病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包括痛经、异常子宫出血和不孕症。但并非所有患有子宫腺肌病的女性都有临床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子宫腺肌病的类型和病变程度。
异常子宫出血
异常子宫出血是最常见的症状,可影响50%的患者。丰富血管网的存在、子宫体积的增大导致子宫内膜面积的增加,以及子宫收缩能力失调似乎是引起这种症状的原因。
痛经
关于子宫腺肌病引起痛经的原因,人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经量增加以及子宫收缩力增强可能是其触发因素。
不孕症
在排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下,子宫腺肌病与不孕症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已被证实。这种关联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因为子宫异常收缩和相关的免疫学变化。
子宫肌腺症的治疗
目前还没有一种药可以治疗子宫腺肌症。子宫肌腺症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对症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年龄、对生育的要求以及临床症状。
如果是年轻需要生育的女性,最新的指南认为:<35岁的患者通过评估生育力良好,可以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治疗3-6个月,等子宫缩小以后再进行促排卵等辅助生育手段试孕半年,未成功受孕推荐行试管婴儿助孕;>35岁的患者不需要再期待治疗,需行试管婴儿尽快怀孕。